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简介
中国企业如何制定碳中和战略路线图?
来源:老曾聊碳 、川吉碳中和 日期:2022-02-11

随着“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中国企业实现艰巨的双碳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法律法规的需要。调研结果显示,78%的受访中国企业认为“监管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企业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首要驱动因素。在国内,重点排放单位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或在配额清缴、报告过程中存在作弊行为的,国家将责令限期改正,计入征信系统,且按犯规严重程度予以不同级别的处罚。在国际,很多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都出台了政策法规,例如,欧盟规定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工程塑料、工业品的超过47%材料都应使用生物基材料,所有的供应商都需要出示可持续发展鉴定证书,部分行业必须使用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材料,部分消费品必须使用可降解材料。 

其次,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投资者的需要。在评估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方面,资本市场已经领先于实体经济。根据最近一项调研,全球超过一半的资产所有者目前在投资战略中贯彻或评估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因素。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 (Blackrock) 披露,在过去一年中,他们55次投票反对49家公司的董事,理由是他们未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资本将远离碳密集型、政策风险大、技术成熟度低的公司,这些高碳排放公司与低碳排放公司的差距将逐渐拉大。这将改变每个行业的竞争基础,并使每一个产品的成本曲线变陡。对于个人投资者,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2021年3月针对 2000多位中国消费者的调研,58%的个人投资者已将“环境可持续性”作为选择投资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第三,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环境挑战的需要。IBV 的一份相关报告《可持续企业的崛起》发现,排名前五的业务风险都与环境挑战有关:极端天气、气候行动失败、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为灾难。企业开始将环境挑战纳入整体风险管理和业务连续性规划之中。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3/4的中国民众认为“气候变化”是主要的社会威胁。

第四,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消费者的需要。IBV最近一项研究发现,91%的中国消费者愿意选择更环保但可能更昂贵的交通方式。70%的中国消费者愿意改变购物习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承担可持续性和环境责任的品牌支付平均35%的溢价。

最后,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是员工的需要。根据IBV最新调研,7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如果企业能帮助他们为社会和环境问题做出贡献,他们会对公司更加忠诚。65%中国受访员工更愿意在注重环保责任的公司中工作,甚至有55%的中国受访员工即使拿更低的薪酬,也愿意在注重环保责任的公司工作。

从上面可以看到,双碳达标对所有行业的企业战略、运营模式、竞争优势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定义。但是,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中国企业也拥有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

首先,双碳达标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可想象的空间。在国家双碳使命和战略目标驱动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绿色产业。例如: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前瞻布局的光伏、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业。目前,这些绿色产业中的部分领军企业的市值已经超出了传统企业 (见图 1)。新能源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更是以截止到2021年7 月8日的1.3万亿元市值超过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招商银行市值(1.27 万亿元),位居A股市值第四位,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新能源企业。放眼未来,我们可以预测,在绿色能源产业,还会出现能源互联网,能源分配、储能,氢能等新业态,给能源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同时,在政府的环保政策激励下,众多传统产业也纷纷开始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在汽车行业,201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双积分”政策,引导传统车企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同时助力了一批新能源车企脱颖而出。在能源行业,肩负能源转型重任的国有能源集团正在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领域,通过投建新项目和收购成熟项目,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在建筑行业,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作为庞大的建筑市场和潜力巨大的光伏市场的结合点,必将存在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新冠疫情推动了企业的低碳发展。新冠疫情在给了我们关于全球互连、自然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教训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低碳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人们更加关注气候危机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疫情后,我们看到数字访问、远程工作这样的虚拟工作模式更为普及,人们的办公空间、通勤以及差旅出行都大幅减少,城市活动和全球实物贸易减少,这些都对减少碳排放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3%。
第三,巨大的市场机会。反观人类历史,每次能源转型都把能源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规模。可再生能源作为“新煤炭”、“新石油”、“新电网”的先进生产力,在经济规模和就业规模上,必将超越化石能源,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而全球碳中和不仅带来一场能源革命,更将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与环境可持续性相关的全球市场商机预计将超过12万亿美元。
第四,企业高管的共识。根据调研,62%的受访高管认为,为了保持竞争力,可持续性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要有”。IBV调研显示,74%的中国受访高管认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帮助他们与品牌使命保持一致; 70%的中国受访高管表示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敏捷性; 63% 的中国受访高管认为可持续性目标有助于持续推动业务成果。环境战略已经理所当然地融入企业最高管理层和运营管理层思考的核心。而相比政府的监管机制,企业的领导力是确保未来成功更“可持续”的力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字科技的推动。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IoT)、数字孪生、安全技术、区块链等前几代人无法想象的呈指数级发展的科技创新,加速应用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成为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最核心的驱动力量。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实现双碳达标的旅程中,既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要求,同时也拥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但是,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应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展望未来,我们设想碳中和实现后的图景,会有一大批以风电、光伏、动力电池、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和新服务,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以大数据、AI及绿色高效的云和端等数字科技赋能的万物互联的零碳世界(见图2)。中国企业一方面要有仰望星空的必胜信念,更需要认真思考碳中和的战略选择,并脚踏实地进行实施变革,以实现碳中和的未来愿景。



 

中国企业碳中和“四阶段”战略路线图

IBM基于自身长达50年的环境保护实践、持续110年对先进科技的专注投入,尤其是对目前数字化时代必不可少的AI及混合云技术的全力投入、以及与全球众多客户共同积累的绿色低碳企业建设经验,认为企业在实现双碳使命时,需要“战略先行”。企业在制定碳中和战略时,既需要立足实现近期的碳达峰合规目标;又需要高瞻远瞩、放眼未来,规划碳中和中长期战略及实施路径,将碳中和作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双碳使命和愿景。这就是企业碳中和“四阶段”战略路线图。

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合规(Comply)清晰认知目前碳排放基线,准确核算碳排放成本,评估碳排放差距,提升碳排放透明度和洞察力。满足国家前期碳达峰目标的合规要求,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品牌风险,保持企业运营许可。第二阶段:优化(Optimize) 不满足于碳达峰合规,而是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企业以碳中和目标为指引,释放碳数据和数字科技的巨大力量,对企业内的供应链、工作流、产品及体验进行优化,助力企业持续发展。第三阶段:重塑 (Reinvent) 站在行业范围的视角,通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开发碳排放权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并通过拓展碳中和服务,建设科技赋能的碳中和服务平台,助力行业实现双碳达标。第四阶段:引领 (Lead) 致力于解决更复杂的碳中和挑战,通过建设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内开放的协作创新,引领整个产业共同实现零碳能源转型,构建全新的绿色产业体系和零碳经济体系(见图 3)。

第一阶段:合规(Comply)
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清晰认知目前碳排放基线,准确核算碳排放成本,评估碳排放差距,提升碳排放透明度和洞察力。满足国家前期碳达峰目标的合规要求,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品牌风险,保持企业运营许可。
首先,借助科技,捕获数据,分析洞察,评估差距。
为制定碳达峰合规目标和路径,企业首先需要摸清碳排放基线,评估差距。这项工作中非常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部分,首先是要对目前碳排放的数据完全透明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洞察。
企业可以借助物联网(IoT)及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细颗粒度,实时捕获碳排放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高级分析、提取价值,从而相对准确地评估目前的碳排放总量、影响最大的碳排放来源以及类型。在此基础上,可以核算碳成本,将之前因信息和数据缺乏而成为“外部效应”的环境成本充分内化,纳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和经济决策中。例如,市政管理部门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空气污染水平。通过将污染数据与天气和交通数据相结合,并应用分析,可以找出碳排放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措施纠正问题。再比如,水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传感器检测基础设施和管网,并借助数据监控水资源和其他关键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就可以检测和修复泄露等异常情况,减少水资源损失。
另外一个难点在于:碳排放数据来源多种多样,比如传感器、卫星成像、民众和当地社区的照片和报告等,因此必须制定流程和标准,以整合数据并验证数据真实性。AI和分析技术有助于解决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问题。例如,如果数据足够庞大,而且海量数据中存在主要叙述,那么单独数据点的质量控制就可能不是那么重要。鉴于数据必须协调一致,因此AI系统能够在梳理有效的主要数据叙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一个难点是:为将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转化为分析结果,还必须实现互操作性,简化组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移动,因此需要采用开放标准。基于开源软件的混合云架构可在不同参与者和组织之间轻松传输数据和工作负载,同时保证数据可供广大受众访问。
因此,数字科技不仅为企业碳排放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对差距一目了然;而且将基于数据生成的洞察结果应用于活动、流程和决策中,为企业下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和市场模式、激发企业和社会行为发生改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运用 IBM Garage (车库创新) 方法,达成共识,确定目标,加速创新。
明确了碳排放基线和差距后,企业可以运用IBM Garage方法,确定碳中和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没有两家完全一样的公司,每家公司需要针对自身现状,确定个性化的碳中和战略目标。IBM Garage方法就是帮助企业从上到下对碳中和愿景及战略目标达成共识的有效工具。 
具体来讲,IBM Garage方法将来自IBM的技术专家以及客户的行业专家,聚集在开放的场地,采用团队式的共同创造(Co-Create)、共同执行 (Co-Execute)、共同运营 (Co-Operate)三步法,首先通过设计思维研讨、高层共识研讨会等方法发现企业的碳中和机会点及优先级,明确最大的减排机遇和项目;再通过MVP(最小可行产品)迭代方法,设计各类减排举措,包括能源零碳化和电气化、技术改造和能效提高、需求减量、碳捕获等,对其进行商业测算,以确定举措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试行减排举措;最后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将验证可行的MVP减排举措,大规模推广到更多减排领域(见图 4)。
第二阶段:优化(Optimize)
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不满足于碳达峰合规,而是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企业以碳中和目标为指引,释放碳数据和数字科技的巨大力量,对企业内的供应链、工作流、产品及体验进行优化,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首先,优化现有供应链为绿色、透明、可追溯、协作的供应链。
许多企业发现,来自供应链的间接碳排放,包括企业上下游活动的碳排放,占到了企业总排放的90%以上。因此,对于所有行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必须全面地审视和理解整个供应链。例如,如果电动汽车的电是通过烧煤产生的,或者电动汽车的储电设备中含有无法安全回收的重金属,那么电动汽车行业实际上可能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再比如,牛油果由于营养丰富,使得近年来的消耗量剧增,但是牛油果的种植除了需要大量的水,还需要砍伐森林清理出更多的土地供种植,并使用大量化肥以提高产量,这些都增加了碳足迹。
因此,企业必须在整个供应链中都采取减碳行动,才能产生效果。不能在单独的“孤岛”中进行研究和采取行动,就指望取得成功 (见边栏案例:智慧楼宇:建筑行业供应链中的“绿色金矿”)。 
另外,如果组织没有准确的供需计划,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在供应链中的其他领域产生浪费。因此,要实现供应链绿色低碳,就需要准确、实时的全局库存视图,并且能够以可信方式在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中共享数据(见边栏案例:阿特斯阳光电力:可视化供应链,实现智能制造)。
最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非常透明地了解所购买产品的更多信息,尤其是关于食品:在哪里种植,如何处理、运输、生产和包装?这就需要企业在整个供应链都要协同一致,提供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的端到端可追溯性,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品牌优势,避免声誉风险。如果企业缺乏与供应商的透明合作和数据共享,就很难以可信和可控的方式在从原产地到交付的整个过程中跟踪产品。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很难发现供应商风险,因此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品牌。
因此,如何构建绿色、透明、可追溯、共同协作的供应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很多企业开始借助呈指数级发展的数字科技优化整个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例如:在传统模式中,供应链过度集中于发电环节、基础设施不灵活、能源传输呈线性。中国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基于AIoT的解决方案提供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互联操作系统,并通过下属公司远景智能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 EnOS™来实现。截止目前,EnOS™已经协助管理了超过200GW的能源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连接了超过1亿个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目前每天处理约700亿能源数据交易量。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利用多种数字化技术,使整个供应链变得更敏捷无缝、绿色低碳。比如:企业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控整个供应链活动;使用预测性AI分析技术和增强智能,使供应链的供需预测、库存管理、配送成本等决策更加准确,减少浪费,使消耗与采购保持一致,降低与物流相关的排放;使用混合云平台,可以提供最新的库存视图,通过高级分析获得改进的绩效洞察,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IBM Food Trust平台使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准确、可靠、透明的交易记录,建立产品溯源能力,帮助橄榄油生产商在一个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中证明自己产品的真实性,赢得客户信任。 
还有很多企业积极与供应商协作,例如,沃尔玛计划帮助供应商联合采购绿色能源,帮助其达成到 2040年实现净碳零排放的目标。远景科技致力于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提供低碳、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加速低碳转型,从而实现供应链的碳中和。
其次,优化现有工作流为绿色、智能、安全的工作流。 
企业在碳中和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物联网、区块链、AI、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减少企业的环境足迹,更高效地利用资源的价值。以鹿特丹港为例,他们与IBM合作,结合使用运营技术创新、可再生输出和人机互动,为组织及其生态系统乃至整个世界带来更好的成果。在设计、建模和监控决策对现实世界影响方面,数字孪生技术都在日益成为一种基本的解决方案。
企业还可以借助数字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以持续循环的方式重复利用资源,实现绿色能源管理。例如:世界领先的绿色智慧能源服务商―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公司,借助IBM领先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AI等核心技术,特别是IBM 绿色地平线团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丰富经验,量身定制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创新解决方案,助力能源互联网业务加速成长。该方案围绕高精度天气预报、光功率预测、智能微电网、工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关键设备故障预测,实现了能源管理优化,提高了应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并帮助客户实现全面能源智慧化,为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领先者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还可以将数据和洞察融入广泛的业务流程中,建立弹性工作流。例如,IBM与通力电梯合作,借助电梯的动态实时数据和维护记录,对电梯进行提前维修维护;结合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中人员流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关闭闲置设备。 
最后,企业还可以在工作流中通过混合云访问天气数据API,并利用广泛而深入的天气数据,提供当前可靠准确的天气预报、预测恶劣天气及季节预报、历史天气数据、生活方式指数。并将业务数据与天气数据结合起来,应用 AI 高级分析,监控、管理和减少工作流中的环境风险因素,提高安全性。同时优化运营,降低成本,发现新的创收机会。
最后,优化现有产品及消费者体验为透明、绿色产品及消费者体验
企业除了需要关注内部供应链及运营优化之外,还需要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是推动企业创新的源头。而在双碳时代,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能够提供透明、绿色的产品和体验。企业要积极应对这样的变化,不断优化现有的产品和消费者体验。 
第一,企业可以通过为产品添加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提高透明度,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碳标签是一种环境标示,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产品在生命周期(包括原料、制造、储存、运输、废弃、回收全链条)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碳足迹),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这一方法可以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环保产品,并反向促进企业采用低碳技术,优化供应链及运营。 
在国际,英国于2007年推出全球第一批加碳标签的产品,日本于2011年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要求农产品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量。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立法,要求其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1000多家知名企业,如IBM、宜家、沃尔玛要求其供应商提供产品碳标签。这些都对中国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农产品、日用品等出口企业,加速推行产品碳标签、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新的贸易和技术壁垒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在国内,中国从2018年开始引入碳标签概念,正式开始中国碳标签之路。2021年7月,TCL的10 款电视机获得了国内电子产品行业的第一张碳标签产品评价证书。临安的“天目水果笋”因其可以把空气中的CO2转化为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从而摆脱了对传统化肥的依赖,被誉为“固碳高手”,获得了国内农产品领域的首张碳标签。当然,尽管产品碳标签可以让客户更加信任产品,成为品牌锦上添花的卖点,但品牌最终还是要靠让消费者长时间持有且认可的产品,尤其对大众普通消费者来说,性价比高的产品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第二,企业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和其他低碳 保材料,设计开发新产品来加速创新。例如,Allbirds 品牌鞋的鞋面取材来自南非农场的桉树纤维,比棉花等材质减少了95%的用水和50%的碳排放,一副鞋带等于一个可回收的塑料瓶。欧莱雅使用可回收或生物基材料替代包装中使用的塑料,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在消费品行业,电商已成为包装材料(塑料和纸张等)的最大使用者之一,很多企业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送货包装和方法,以及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大幅减少包装浪费,支持可持续包装。
第三,除了优化产品之外,很多品牌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上有一股来自“环保主义”消费者的力量,这股力量非常强大,足以改变消费行为。这些企业积极地优化消费者体验,将核心业务战略与这些消费者的消费信念和偏好保持一致,与这些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品牌关系,从而显著降低消费者流失率。
这些企业的具体举措包括: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实现双碳使命所付出的努力,使消费者与品牌建立连接,并建立品牌忠诚度。根据一项研究,消费者从使命驱动型企业购买产品、宣传和支持该品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企业高出4到6倍。7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更忠于有使命感的品牌。另一方面,企业不再止于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让消费者参与到有益的碳中和事业中,帮助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或简单的互动就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时企业和消费者的角色就变成了合作者、推动者,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连接。
第三阶段:重塑 (Reinvent) 
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站在行业范围的视角,通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开发碳排放权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并通过拓展碳中和服务,建设科技赋能的碳中和服务平台,助力行业实现双碳达标。
首先,企业通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开发碳排放权产品,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碳排放交易始于上世纪市场经济国家开始的“排污权交易”。2005年,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全球碳排放市场也正式诞生。碳排放权成为一种新的国际商品。在中国,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企业可借助这些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将在合规及优化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权产品,包括现货产品(碳排放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远期产品、创新产品(碳配额质押、碳中和、卖出回购、CCER 质押、借碳交易),参与国际、国家、区域、行业、甚至企业自身的碳交易,为企业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比如:中国某企业通过全球首例获得签发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减排量卖给财富全球500强日本住友集团,获得了数百万元减排额外收益。再比如:只造电动车的特斯拉在2020年通过汽车行业实施的碳积分交易,直接获得近16亿美元的收入,是卖车净利润的两倍。而向新能源转型缓慢的传统车企,则需要向新能源车企真金白银地购买大量的碳积分,填补生产燃油车而产生的负积分。可以看到,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与经营状况。
在2021年服贸会碳中和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表示:从发展前景看,2060年实现碳中和共需要约136万亿人民币投资。全国碳交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000亿元人民币,无疑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其次,企业通过拓展碳中和服务,建设碳中和服务平台,助力行业实现双碳达标
不断扩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促进了多种碳中和服务的迅速发展,例如低碳信息服务、碳审计、碳排放权交易、碳资产管理和开发、碳核查、碳金融、降碳咨询服务、碳排放平台搭建等。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碳排放合规和优化工作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专业能力、解决方案、客户关系,拓展碳中和服务,建设碳中和服务平台,将行业内的各方参与者连接起来,提供行业碳中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例如: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于2021年8月19日正式推出一站式综合平台―“气候商店”,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碳核查、碳咨询、碳信用开发和销售、碳信用购买和使用服务。企业或个人借助平台提供的知识与资源,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制定对于自身最优的碳中和方案,或者通过“气候商店”开设自己的线上店铺销售碳信用和影响气候的相关“气候产品”。
而对于上述这些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和碳中和服务平台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简单、透明、有效地进行碳核算。为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提升平台交易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例如:Veridium Labs Ltd与IBM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碳信用转变为新型可置换的数字资产,可以在较少摩擦的情况下进行补偿和交易。通过将碳核算和碳补偿流程置于获得许可的公共区块链网络的令牌中,使转移和交易碳所有权变得更加容易。
第四阶段:引领(Lead)
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致力于解决更复杂的碳中和挑战,通过建设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内开放的协作创新,引领整个产业共同实现零碳能源转型,构建全新的绿色产业体系和零碳经济体系。
首先,企业确定产业领域内的减碳挑战,建设生态系统
双碳达标的很多挑战是跨行业领域的,需要在产业范围内解决的。以塑料垃圾为例:化工企业裂解乙烷,供制造商制造塑料瓶。消费品企业采购塑料瓶,装满饮料,出售给消费者。如果一切正常,消费者喝完饮料,将空瓶丢入垃圾桶,运输车收集空瓶,运送到垃圾处理企业。垃圾经过分类,送往垃圾回收企业,制成再生聚酯。服装企业将聚酯材料织成羊毛夹克,在体育用品商店销售。因此,为妥善处理塑料垃圾,需开展产业范围内的协作。而对于更大领域的碳中和问题,同样需要举全产业之力才能应对和解决。 
领先的企业需要和产业领域内的所有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包括公共机构、私营企业、投资机构、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并根据需要积极扩展生态系统,加速改进工作流程,联通生态系统,推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产品服务的创新转型。企业也可以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培育创新生态,共同开发更利于双碳达标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促进开放式创新。
其次,企业通过科技解决实现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四大挑战
要实现这样的生态系统,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实现合作伙伴之间轻松地共享、交易和管理碳数据。答案之一就是企业可以利用目前丰富的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以及技术架构和平台应用开放标准,实现互操作性,提升透明度。通过这样高效、透明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将大大有利于形成市场自运转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市场机制推动变革,而无需政府干预,显著减轻监管机构和规章制度压力。最后,这种透明度还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参与者达成共识,支持他们在更广泛的多方治理体系中实现相互问责。 
实现这样的生态系统,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有效融合数据、数字技术,方便个人和组织访问和使用数据,并吸引更多元化的优秀人才和组织参与开放式创新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共同激发和推动环境变革,增强集体智慧。答案仍然是:数据和数据分析越透明、访问越便捷,激发变革的能力就越强。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避免让生态系统中的大数据演变成大混乱。答案是一定要以适当的信息架构和数据治理为前提和基础。妥善的数据治理不仅有助于实现数据整合、互操作性、可访问性和共享,还能减少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法律问题。如果实施得当,数据治理还有助于充分发挥所有利益相关方数据的潜力以及各方的能力,包括政府、公民、消费者、价值链管理者、投资者和金融风险管理者。
这样的生态系统还面临着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并赋能参与方加入、调整和发展生态系统?数字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答案:基于AI的洞察可以指导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干预措施,还有助于促进和激励相关利益相关方的行动。当然,这种转型不完全由技术决定,还需要公共机构、私营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行动指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想实现碳中和战略的成功,您的企业应考虑采取以下行动: 
制定适合自身的碳中和战略路线图,并与企业数字化战略整合企业根据自身的碳中和成熟度、资源准备度,选择适合自身的碳中和战略路线图。
如果企业目前属于高碳排放行业,且在国家重点管控范围内,应专注于碳中和合规战略及实施。如果企业已经实现了碳排放合规目标,则可以专注于优化企业现有供应链、工作流、产品服务、消费者体验的绿色低碳战略,为企业发展挖掘更大的价值。如果企业已经在优化现有业务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和积累,就可以跳出企业范围,在行业范围内,通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开发碳排放权产品,以及拓展碳中和服务及平台建设,重塑企业新的价值创造模式。最后,企业可以更上一层楼,站在产业的高度,通过建设产业生态系统,引领产业整体的能源转型,实现零碳产业体系。
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准备度,同时选择两个甚至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比如:在合规的同时,优化企业现有运营;在优化企业产品服务的同时,建立碳中和服务平台模式,为消费者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在重塑企业新的价值模式的同时,引领产业的整体发展。
另外,企业的碳中和战略不是孤立的,而是应将碳中和战略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整合起来,将碳中和战略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核心,并以数字化驱动低碳化。不要把碳中和战略视为仅仅满足国家要求的工具,而是应当思考企业如何利用碳中和战略,让公司和产品脱颖而出,以及如何带来更大价值。最高层的领导,从首席执行官开始,都必须动员企业所有职能和员工共同推动碳中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26号301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