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碳交易试点工作思路初探
来源: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日期:2015-01-06

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中界定的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碳减排的相对比较灵活的合作机制。虽然中国没有加入到第一阶段的国际强制性减排温室气体行列当中,但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继续参与国际CDM碳交易。2004-2030年,中国将承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39%的交易份额。

    通过CDM机制,我国企业可以将碳减排量出售给发达国家获取收益。文中的主要研究对象暨总体思路是结合相关项目试点工作,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探索论证通过试点加快形成再生资源行业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

1、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态势

1.1废品回收企业逆势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如何抢抓机遇,创新经营模式,升级技术装备,转型绿色发展,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与国内外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正处于“行业政策调整、经营模式创新、技术装备升级与行业大洗牌”的关键时期,在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一次更加严峻的挑战。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目前面临许多挑战。从中再生协会的调查中看,各类园区的发展都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是园区内外企业实际负担着两种不同的污染源排放成本,园区内企业基本达标排放,而园区外企业大多排放不达标甚至超标严重,规范经营的企业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大部分园区都而临着税赋较重、市场低迷、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困扰;三是在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四是政府部门多口管理,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较弱;五是少数园区“空心化”和产能过剩问题值得关注。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生资源行业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好时期有着突飞猛进的态势,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风向标。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在出口萎缩、产能过剩和资金紧张等诸多利空消息作用下,废钢铁行情持续下跌,有色金属价格也在震荡下行。尽管整个再生资源行业被一种凝重的悲观氛围所笼罩,但有更多的理由相信,行业虽然已在低谷,但也是曙色初露时分。有毅力、有眼光的企业其实也正处在爬坡上坎的朝阳时刻。

1.2绿色革命引领行业走向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春潮涌动,即将掀起绿色革命的浪潮,而这一次的工业革命将以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的绿色经济为代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同属绿色经济范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循环包括技术循环、产品循环和材料循环,不同层次循环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整体来说,资源循环利用能产生高附加值。再生资源行业有其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政策密集型的产业特征。以往依靠国家政策来推动、引导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是必要的,如今,国家对阶段性产业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是可行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市场化并与国际接轨。

    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看,再生资源行业要走出低谷,单靠政策资金扶持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若想标本兼治就得寻觅良方对症下药。试想,碳交易的买方要进入我国的资源循环行业,首先需要建立交易所,我们应该怎么考虑?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每年带走大量物资资源的同时,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约4500t再生资源用未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再生资源与其他产品有不同的属性与特征,混杂废弃物的特性之一是非标准性;特性之二是如果储存不当,对环境有危害;特性之三是废弃物分选后再生利用,可节约替代宝贵的矿产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也是碳交易的买方要进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驱动力之一。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的运营模式,为我国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再生资源交易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2005年2月16,《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规定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减排配额,然后通过中介机构向可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清洁发展的双赢机制(CDM的母法是由155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出现,在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间开启了一个巨大的碳交易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自愿减排是必须要经过的路径,原因是我国企业越来越国际化,许多国家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对我国企业提出减排要求。那么,我国行业企业如何运作才能达到碳减排要求呢?购买自愿减排量,可能是相关企业抢抓机遇降低碳足迹的一种睿智的选择。

2、再生资源行业关联碳交易

2.1  碳交易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京都议定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从经济角度出发,它更是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市场参与者从最初的国家、公共企业向私人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拓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这个目前规模超过600亿美元的碳市场中,交易主要通过各种交易所发放排放(减排)配额,或以清洁发展项目为标的的买卖进行。2008218正式运营的、由纽约一泛欧交易所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局共同建立全球交易平台,服务内容是以联合国分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现货、期货交易为主。以清洁发展项目为标的的买卖大都在亚洲的碳交易所进行。

    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获得另一方的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碳交易机制就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碳资产,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显著的开发价值。然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改变了这一切。清洁发展机制、排放贸易和联合履约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碳交易机制。除此之外,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也就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

碳交易CDM项目运作流程是:寻找国外合作伙伴一准备技术文件一进行交易商务谈判一国内报批一国际报批一项目实施的监测一减排量核定一减排量登记和过户转让一收益提成。积极参与碳排放贸易的国内企业在进行CDM项目申报时,首先要通过科技管理部门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再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之后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和外交部办理批准手续。CDM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在招标第一阶段的资质认定阶段,中方要以英文形式提供:(1)项目概念表;(2)项目认可书;(3)企业营业执照和代码证;(4)公司3年财务报表;(5)企业履行社会义务情况证明;(6)公司财务信用状况证明。

2.2碳排放权交易是一把双刃剑

    业界人士对碳交易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别人掏钱,你来减排。碳排放量可以买卖,应该说是世界范围内提升环境质量的一大创举。因为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t碳以上,而在中国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行碳交易活动,减排成本可降至约20美元/t碳。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积极进入发展中国家寻找合作项目,为碳交易开辟了绿色通道。这也是业内把既减排又赚钱的碳交易称为是发展中国家生产企业可能获取的免费午餐的原因。

    碳交易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我国的,在国内传播的渠道有限,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对CDM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尚不熟悉。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碳交易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这导致

CDM项目开发周期比较长,难免增加企业额外的交易成本。此外,开发碳交易项目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政策风险来自于国际减排政策的变化;项目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风险,如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等;在项目运行阶段,还存在监测或核实风险;项目的实际收入存在不确定性,也可能在项目中后期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碳减排额是CDM机制项目下的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而导致目前国内的中介市场发育尚不完全。中国需要相当数量的像北京中碳技术有限公司那样的中介机构,但目前来看,类似的机构总体来说数量太少,而且大都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量的CDM项目。而在国外,CDM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大多数是由交易所等中介机构完成的。另外,国内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暨交易风险。

3、碳交易试点工作前期思考

3.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党在关键时期、攻坚阶段作出的重大抉择,并将这一战略明确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应该把优化软环境作为加快推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到实处:在国内的碳交易中介市场发育尚不完全的现阶段,在已经启动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碳交易试点工作中,若想通过关联项目试点互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在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创新方面打开突破口,加快推进国内专业的CDM技术咨询体系建立,通过新思路、新措施、新模式、新方法、新平台等软环境建设要素融合,增强再生资源行业企业走出低谷进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驱动力。

    碳交易CDM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界定的国家与国家、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碳减排交易的相对比较灵活的合作机制。通过碳交易等关联试点项目的优化组合,加快推进再生资源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在于,创新培育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碳交易市场,需要在继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重视并加强软环境建设。一要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二要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三要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四要营造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五要营造舒适温馨的人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注重软环境建设是增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软环境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经济发展环境中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都属于软环境的范畴。包括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经济体制、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人文环境、企业信誉、行政效能、空气质量等。就空气质量、企业信誉、行政效能等影响碳交易项目运作的环境要素而言,软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碳交易暨碳资产项目的日常管理质量与条约履行效果。例如,碳交易流程的监控以及企业运营信息的获取,是企业碳资产交易稳定收益的保障措施,可以避免在没有产生减排量的情况下,提前与买家沟通并采取防范措施。因为,碳减排量需要由第三方认证并在联合国登记,最后才能进行碳资产交割。

3.2试点工作方案要有针对性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CDM项目开发有“单边模式”、“双边模式”和“多边模式”3种模式可供选择。后两者是指在项目开发之初就寻找到了买家,买家可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给项目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单边模式则是企业独立完成了整个项目之后再寻找买家。要让买家相中自己,编制好开发项目设计文件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CDM项目能否注册成功的关键因素。繁琐的碳交易项目注册工作包括收集大量数据和项目信息(如项目相关的批准文件、可行性报告、环评报告、实地调研数据、各利益相关方意见咨询),还包括选择最适合于项目的方法学来确定项目产生减排量计入期、说明项目如何促进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等情况、联系外国买家、寻找合适的第三方进行项目的合格性论证、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提交EB批准,等等。

    在借鉴碳交易成功范例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论证通过项目试点加快形成再生资源行业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首先需要项目具备明晰规范的市场要素,主要包括:交易主体;交易产品;定价机制等。在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驱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的核算和预测,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根据试点工作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碳排放权配额有偿分配方式;选择合适的交易模式;设计灵活的履约抵消机制。再生资源行业碳交易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性和资源价值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核心,以健全科学公平的碳排放权分配与核查体系为支撑,以强化监管和规范交易为保障,以实施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手段,逐步建立要素明晰、制度健全、交易规范、监管严格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

    通过项目试点推进建立再生资源行业碳交易暨清洁发晨机制的市场监管体系,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严格的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等。搭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包括建立交易平台,一是要组建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本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交易场所;二是要建立集注册查询、配额分配、配额管理、配额追踪、数据交互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的注册登记平台;三是要建立集企业碳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数据交互等功能于一体的碳排放报告平台,便于企业定期编制碳排放报告以及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核查。

4、结语

    碳交易已经伴随着绿色革命的浪潮向我国的再生资源行业领域悄然涌来,行业正在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在行业企业逆势发展阶段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在高层次和高水平上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的关键时期,正确地判断形势、抢抓机遇至关重要。当然,任何新的商业模式对包括再生资源产业在内的中国市场而言,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事实证明,人们对于未来的大多数预测是正确的,只是预测者总是把事情发生的时间提前。在绿色经济产业崛起阶段,在已经启动的相关示范试点工作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睿智的决策者必须学会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迅逮预测并快速适应。在日益复杂化的国际环境中,许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及技术上的力量在不断地交织变换,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冲突,而这其中蕴藏着的是只有前瞻性决策者捷足先登才可能捕捉到的巨大商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12楼1223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