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动态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协会刊物 | 科普之窗 | 价格行情 | 会员风采
山东再生资源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 邱明琦副秘书长在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 日期:2013-07-17

2013517日 )

 

各位代表:

省再生资源协会在省供销社、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指导下召开的这次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座谈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要求的新形势下,促进我省再生资源现代化回收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贡献而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得到了省供销社、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的高度重视支持,有关负责同志亲自参会讲话,与大家面对面交流。省财政厅还要在会议期间专门召开再生资源税收政策座谈会。淄博市社、淄川区政府和区社以及淄川再生资源总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亲自到会,为开好这次会议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我代表省再生资源协会和全体与会代表,对省、市、区有关部门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大都是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供销社分管再生资源工作的负责人和省内部分重点企业的负责人。为了在新形势下帮助大家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开拓进取、提高效益,借这次座谈会的机会,根据我们掌握了解的情况,就如何做好再生资源工作,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与在座的同行们共同研究讨论。

一、充分认识做好再生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再生资源工作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扩大社会就业息息相关,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看到这项工作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作用,应该从资源、环境、就业等方面,对再生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加以认识。

(一)资源约束趋紧需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1、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时刻离不开资源的支撑。并且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生活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尤其是在当代,资源更是大国崛起、经济腾飞的核心与关键。因此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所需的资源,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存在的原生资源;一类是经人们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

自然界的原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绝大多数是经数十亿年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的。它们在自然界的储量有一定限度,经人们开采使用后不会再生,被称之为“一次资源”。过度地开采和使用这类资源,不仅会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形成资源短缺矛盾,制约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经人们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指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这类资源的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反复循环利用,被称之为“二次资源”、“城市矿产”、“地上宝藏”。目前,国际上形象地把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产业,比喻为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新鲜血液输送回心脏的静脉,又称之为“静脉产业”

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看,为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十分注重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促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向着少用和不用自然资源、多用再生资源的方向发展。

2、我国的资源紧缺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了51.93万亿元,折合8.363万亿美元(美国2012GDP15.25万亿美元,日本为5.3万亿美元)。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制造业基地,产能和消费量巨大。钢铁、10种主要有色金属、稀土金属、煤炭、水泥、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电池、玻璃、塑料、橡胶、化纤等重要商品的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由此产生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废弃物总量,也高居世界各国榜首。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方式处于粗放阶段,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占世界GDP总量8.6%的国内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19.3%。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状,导致我国进入原生矿产资源高强度、大数量、快耗费期。

例如,我国粗钢、精炼铜、原铝、水泥的消费量在2000-201011年间,分别是1950-199950年间累计消费量的1.9倍、2.5倍、3.1倍和2倍。煤炭消费量从1990年的10.6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31.8亿吨,20年间增加长了3倍。201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41亿吨、煤炭35.6亿吨油当量、粗钢13.9亿吨、精炼铜1914万吨、原铝3968万吨。中国就分别占了其中的11%48%43%41%39%。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这种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将会有增无减。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仅能源需求总量,将比2010年高出152%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第三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从生产角度看,我国近80%的能源资源分布于西部和北部,有些矿产开采难度大、质量不高,而且这些地区大都交通条件较差。但从消费角度看,我国60%的能源资源消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因此,能源资源开采成本、运输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

在我国,目前约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来源于矿产资源。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现实和潜在需求巨大,能源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最基础的资源--水,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7%,居第6位。人均水资源占有2400立方米,居世界第119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森林现有面积为15894.1万公顷,覆盖率为16.55%,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人均面积的21.3%,森林积蓄量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储量462吨,远小于世界人均水平。

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仅有6种。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7.3%

在已探明的储量中,我国的铁矿石只够开采20-40年、铜矿7年、铝土矿不足30年、铅矿5-6年、锌矿7-8年、锡矿5年。而且国内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单一矿少,难选矿多、易选矿少。这些特点造成了金属选矿冶炼流程长、工艺复杂,由此形成的能耗高、水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多、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十分突出。

我国目前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以来,约50%以上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以上的铜资源,50%左右的石油依赖进口,拉动国际资源市场需求和大宗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扬。例如,我国2005-2008年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采购铁矿石,导致4年间价格暴涨了368.7%。目前,中国在国际资源市场上“买什么、涨什么”,没有话语权,局面十分被动。这种现状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资源供给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实现GDP再翻两番,即使按能源资源供给再翻一番考虑也有很大的困难。

尽管我国可以利用国外资源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但必须看到,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国这个经济高速发展大国的进口需求,不是可以无限得到满足的。在当今世界处在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大量进口存在着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存在着运输能力的限制和进口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以石油为例,我国2010年年产量1.95亿吨,消费3.4亿吨,净进口1.45亿吨,对外依存度为42.6%;预计到2015年年产量1.9亿吨,消费3.98亿吨,净进口2.08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2.3%;预计到2020年年产量1.82亿吨,消费4.84亿吨,净进口3.02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2%

我国为了保证石油供应,目前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在中东、南美、非洲、俄罗斯等地区寻求来源。其中70%进口的石油,均需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一国际战略通道运抵我国,一旦这一地区发生战乱,将会对我国石油供应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中国南海局势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紧张,表面上看是国家之间领土主权纠纷,但实际上这些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被国际地质专家认定为世界级油气区。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寸土不让,争得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以求将来获取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有效地摆脱“马六甲效应”和美国与俄罗斯对我国的能源牵制。

3、我省的资源紧缺形势

我省是经济大省、资源产出和消耗大省,也是人口大省。

从经济角度看,我省的年度GDP总量占全国年度GDP总量的约1/102012年,我省GDP5万亿元,仅次于广东(5.7万亿元)、江苏(5.4万亿元),排名第三。                        

从资源角度看,我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的省份,保有资源量约占全国的3.43%,居省级第7位。截止到2006年,我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5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有81种,列全国前10位的有58种,列前5位的有35种。其中,石油、煤炭、金矿、金刚石、石膏、晶质石墨、饰面石材、玻璃用砂岩和陶瓷土等是我省的优势资源。

我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矿种多、资源储量大、资源配置度高,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偏少;二是查明的矿产地较多,但以中小型矿为主,大中型矿山不足总数的5%,贫矿和难采、难选矿较多;三是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地域性差异明显;四是主要成矿区带深部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在我省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资源利用效率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循环经济理念,还没有真正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单位产值的能源资源消耗量高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

二是人均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为全国人均值的49%,居省级第11位。目前,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0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1.09%。人均占有量仅33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缺水的情况十分严重。到2010年,全省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已有33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原来有资源优势的煤炭,目前已由过去自给自足并调出,变为严重短缺大量调入。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按目前的年产量只够开采20-30年。面对能源资源缺口巨大的的现状而不能增加供给,远远不能适应我省实现“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需求。

三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对原生能源资源的依赖度较高。在全省电力结构中,以燃煤为主火电装机占绝对比例,新能源发电比例不足1%。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主要支柱产业中,煤炭、建材、电力、化工、冶金等,都是能源资源消耗高的产业。

2005年,全省能源消耗总量达到2.36亿吨标准煤,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2010年,全省的总能耗达到了3亿吨标准煤,继续领先全国。

全省当前与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能源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国和我省主要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国内、省内能源资源供给难以保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源、重要矿产、水、土地等资源短缺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攀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能源资源瓶颈约束的严峻挑战。

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有效地缓解人均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匮乏的矛盾。

(二)生态环境恶化需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1、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环境污染,说到底,一方面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的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没得到有效地回收利用。

只要我们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但现实的情况是受技术等方面条件限制,对各种废弃物即做不到产生量减少,又做不到彻底回收利用,因此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在这方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再生资源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2、我国的环境恶化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迫于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和市场压力采取的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世界高碳产业(钢铁、有色金属、水泥、造纸、玻璃、塑料、铸造、家电、再生胶、电池等产业)向中国转移,加上落后的技术设备和社会管理,使得生产和消费中形成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环境容量,地下水、地表土壤和江河湖海以及大气等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非常严峻。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和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这种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污染换来的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其短期性经济行为,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了长期性、积累性的恶果。

当前,我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汞、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环境威胁论”在国际社会悄然抬头,国外舆论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公害大国”。

同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发达国家把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进其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途径。一些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贸易与环境”成为当今世界又一热点问题。

随着关贸总协定的控制领域不断拓宽,谈判范围已由货物到劳务市场,由知识产权到环境保护。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正式要求中国开放环保产品和服务市场。

此外,环保条件也成为影响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条件。工业化国家正在提倡“清洁生产”和对生产过程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对于此类产品,一些国家颁发了“环境标志”、“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没有此类标志的产品将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开发“环境标志”产品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否则,国外的产品可进到我国,而我们的产品则出不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

3、我省的环境恶化形势

我省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消耗大省,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的矛盾比较突出。基本情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有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目前,我省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1671025位。重点水流域污染、一些地区大气污染、重金属和土壤污染和“垃圾围城”等方面问题严重。加上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治理污染的难度很大,距国家规定的治污目标有相当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和我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同时又面临着全球环境问题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巨大压力。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对于面临的环境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因此,国家近年来从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不断强化各项措施,加大包括再生资源在内的各类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工作力度,使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就业压力巨大需重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在充分肯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缓解资源短缺矛盾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看到再生资源行业是容纳社会就业、尤其是弱势群体就业的重要行业。

1、社会就业的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人权和第一位的民生问题。就业关系到我国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是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基础。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着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经济和社会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着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中国就业所面临的青年就业、转轨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决定了我国就业问题之复杂和就业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有的。

因此,党和国家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民生、促和谐、保增长的重大事项,千方百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2、再生资源行业的就业特点

再生资源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回收与加工利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手工操作。即使在技术非常先进的发达国家,废弃物拆卸和分类工作,也是由熟练工人手工完成的。

在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尤其是回收环节的基层收购活动和挑选分类工作,靠的基本是手工劳动。品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活动,为社会提供了上千万的劳动就业岗位。这种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劳动力长期的大量的需求。

因此,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既可以有效地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又可以增加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缓解我国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环节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程度要求不高,较为适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从事这项工作。这种就业特点,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城镇下岗失业者再就业,改变城乡两元结构和促进城乡一体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可见,从缓解我国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角度看,必须要重视再生资源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四)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节能、降耗、防污染的重要产业

目前,我国与我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自然界的各种矿产资源数量越来越少,并且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急需寻求其它资源来支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急需通过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来治理环境污染,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面对资源约束趋近、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局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其大幅度节约水、电、油、煤、运和原生矿产,可反复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容纳大量社会就业人员等突出特点,得到了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支持,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已成为解决当前和今后资源短缺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生资源本身是一种载能物品,从原料角度看,其绝大多数优于原生资源,是节约能源、减少物耗、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反复利用的优质原料。充分的加以回收利用,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提供源源不断资源支撑,改善生态环境。

2、再生资源行业是容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从业者,达到了1800万人,我省有50万人。计算下来,我国平均70余人中,我省190余人中,就有1人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

1800万人中,约70%是基层收购人员。这部分人中,90%左右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10%左右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这种就业结构,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使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有着落十分现实。

因此,我国的再生资源行业对容纳社会就业、解决民生有着巨大的贡献。

再生资源行业的从业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全省形成了若干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造纸原料、废玻璃、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回收与加工利用的单项和综合性的集散地,造就了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双赢再生资源集团公司、江苏物联再生资源集团公司、浙江再生资源集团公司、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金升集团公司、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11年,国内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1.62亿吨,同比增长8.9%;回收总值约5715亿元,是2006年的1倍多,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9%;各类回收企业达到10万多家。

我省作为经济大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省,目前再生资源年回收总量约为1500万吨,年回收总值约为1000亿元,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和业户达8200多家。

由此可见,再生资源从业人员通过勤奋劳动,为促进我国和我省的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行业的努力,国家和我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再生资源从业者通过勤奋劳动,在一些地方形成了支柱产业,繁荣了地方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也使包括家庭成员在内的上亿人口获得了稳定的生活来源,部分人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这无疑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是一大贡献。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和扩大社会就业,是地地道道资源产业、环保产业、民生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事业。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越来越重视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在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中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无论从国内能源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看,还是从全球发展趋势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看,我国都无法继续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化进程。必须要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努力缓解资源短缺矛盾和治理环境污染。不这样做就不能生存与发展,就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社会危机和国家动乱,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再生资源工作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其明显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重视支持再生资源工作,已成为党和国家从现实出发的必然选择和全社会的共识。

正因为如此,国家和我省近年来把再生资源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规划;注重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试点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陆续出台了一些产业、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环保、科技等方面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各级商务、发改、经信、环保、财政、税务、科技等政府有关部门和供销社、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发展,促使现代化回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回收利用率持续增长。

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但再生资源工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事业加快发展并前景广阔,已成为当前的基本事实和今后大势所趋。

去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摆在了我们面前。确定这一任务,考虑的就是要解决面对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问题。这就为当前和今后进一步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再生资源工作者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再生资源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短缺矛盾和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经济与社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党的十八大召开了,国家人代会和政协会闭幕了,这些重要会议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推动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否则难以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带动再生资源经营较快地走出目前的困难境地,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就一定会做好工作、加快发展。

二、再生资源的基本概念、目前回收利用的主要品种和工作层次

(一)再生资源的基本概念

根据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建设部、工商总局和环保总局等6部门2007327日颁布,自200751日起实施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表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这是国家行政法规目前对再生资源基本概念的唯一表述。这个表述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界定再生资源,所列举的类别和品种并不全面。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具体品类将逐步增加。

(二)目前回收利用的主要品种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再生资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角度的分类。随着时间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品类消失了,一些新的品类逐步出现和扩大。

依据当前经济技术条件的可行性和回收利用实践,着眼于今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重点类别和品种,目前大体划分为12大类:

1、废钢铁

主要包括各类废生铁和废钢以及它们的合金,约占废金属回收总量90%

从回收进炉熔炼的角度,根据国家标准《废钢铁》(GB/4223-2004)规定,铁分为优质废铁、普通废铁、合金废铁和高炉添加料四大类。

从回收进炉熔炼的角度,根据国家标准《废钢铁》(GB/4223-2004)规定,钢分为重型废钢、中型废钢、小型废钢、统料型废钢、轻料型废钢五类。

2、废有色金属

主要包括废铜、铝、铅、锌、镍、锡、锑、镁及其合金和金、银、铂族金属及其合金。

3、废塑料

主要包括常见常用热塑性的报废塑料制品。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酰胺(尼龙、PA)、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等。

4、废橡胶

主要包括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制造的轮胎类废橡胶(占废橡胶总量70%)、胶鞋类废橡胶、废杂胶三类。

5、废化学纤维

主要包括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生产的报废纺织品和原丝。其中,人造纤维有粘胶纤维,如长丝(人造丝)、毛型短纤维(人造毛)、棉型短纤维(人造棉)。富强纤维,(俗称虎木棉、强力人造棉);合成纤维包括涤纶、锦纶、腈纶、维纶、氯纶、丙纶、氨纶等等。

6、废造纸原料

主要包括各类废纸,废棉麻织品,废棕、木、竹、草制品等。

7、废玻璃

主要包括以平板玻璃为主的碎玻璃和以酒瓶为主的废玻璃瓶。

8、废电池

主要包括民用和工业用报废的锌锰、镍铬、铅酸、银锌、锂等一次性与多次性各类电池,以废铅酸蓄电池为主。

9、报废机动车船

主要包括报废的汽车、摩托车、挂车、工程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和内河、内湖及海运的报废船只。

10、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主要包括以报废冰箱、空调、电视、洗衣机、电脑为主的多达上千种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11、农业废弃物

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用于生产沼气的农业废弃物。用于生产建材、条柳编制品、肥料、饲料等和以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源等。

12、餐厨废弃物

主要包括公共餐饮场所和家庭饮食中丢弃的用于生产饲料、肥料和生物柴油等的各类食品,被称为舌尖上的浪费,每年浪费的价值高达2000亿元。

以上12类,基本涵盖了当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要类别。其中,前6类是传统的经营类别,后6类是近年逐步兴起并发展前景广阔的经营类别。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作层次

1、从产生到利用角度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流动过程,大体上分为产废、回收、利废三个环节。其中,产废是源头,回收是基础,利废是目的。

三个环节互相依存、互为因果。

废弃物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必然产物。尽管当前和今后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和清洁消费,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废弃物的产生。相反,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会不断增加。

为了缓解资源短缺矛盾,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当前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把能利用起来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回收起来,通过挑选、分类、初加工,送到利废企业作为生产原料。因此,回收是联结产废和利废的桥梁与纽带,是利废的前提和基础。

加工利用企业运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把回收的再生资源投入生产环节,实现废弃物再生利用。因此,利废是再生资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带动回收业发展,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的“火车头”。

在现实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再生资源产废、回收、利废三个环节,制定政策和工作措施需认真考虑各环节的利益关系,力求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否则,过分偏重某个环节,就会造成整体工作的不顺畅。

2、从资源聚集角度看

其基本的顺序,一是社会各类组织和城乡居民个人,把手中的再生资源集中待售;二是流动收购人员和基层站点把分散在社会上的各类再生资源收购起来,经过初步的分类、挑选,交售给较大的固定站点;三是较大的固定站点将收购的再生资源集中分类、挑选后,或交售给具备一定规模的回收公司,或拿到交易市场交易;四是回收公司或交易市场把收购的再生资源送到分拣中心,按照利废企业的要求进行集中挑选分类,利用机械设备进行剪切破碎、打包压块、清洗晾晒等初加工,通过汽车、火车、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将符合生产要求的再生资源运送至利废企业;五是利废企业将回收环节交售的再生资源进一步整理,投入生产环节,实现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             

以上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基本顺序,个别情况也有例外。如对工厂、矿山、铁路、航空、油田、军队、建筑工地、机关、商场、学校等部门产生的批量较大再生资源,一般由规模经营的回收公司直接收购、集中挑选、批量初加工,不再经过基层站点层层聚集;金属冶炼厂、玻璃制品厂、塑料制品厂等工厂在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料,不经社会上的回收环节,而由工厂直接搜集起来再投入生产环节。

3、从经营档次角度看

大体分为回收经营、资质经营和上市融资经营三个档次。

1)回收经营

指回收经营单位从社会上,把生产和生活领域产生的各类再生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必要的挑选、分类、初加工,销售给利废企业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企业目前在行业中占大多数,尽管相互之间场地、设备、人员、网点布局、经营数量、销售收入等方面有大小多少的区别,但基本处在“收旧初加工、一买一卖”传统方式。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不高,面临的竞争对手较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2)资质经营

指企业在稳定回收经营的基础上,争取到国家优惠政策扶持和市场准入资质,以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一体化的方式,从事日常经营活动的经营模式。

目前,部门管理的优惠政策和经营资质大体如下:

①发展改革委

A、“城市矿产”示范基地;B、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C、循环经济教育基地;D、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E、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F、再制造(汽车、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和办公用品零部件)资质。

②商务部

A、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B、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集散项目;C、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

③工业和信息化部

A、废钢铁加工准入资质;B、再生铅加工准入资质;C、废旧轮胎加工准入资质。

④环境保护部

A、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资质;B、危险废弃物处理资质;C、进口废弃物资质。

⑤科学技术部

废物资源化技术示范工程

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

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定点回收资质。

⑦供销合作社

A、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再生资源网络建设;B、省供销社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再生资源项目扶持。

获取以上这些优惠政策和经营资质,大都享有税收优惠、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获取和具备上述一个或多个政策与资质的企业,与一般性回收经营单位相比,大都已由传统的回收模式迈向现代的回收模式,把社会废弃物与产业废弃物、拆解废弃物、进口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的经营融为一体,有较为健全的回收网络、加工分拣中心和产业园,实行“圈区化管理”,经营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较高,环保设施和手段健全,产业链较长。这类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较一般性回收经营企业少,获取经济效益的相对容易。

3)上市融资经营

指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走入资本市场,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规模、产业化经营的经营模式。

与前两类相比,这类企业具备先进的经营管理、规范的产业园区、较大的资源聚集量、较强的技术设备研发应用能力、完善的无害化处理手段、标准化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国家和区域行业中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目前,这类企业在我们国家还较少。

下步,国家将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给予多方面的金融政策扶持。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该法规是由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建设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于2007327日公布,自200751日起实施,共分529条。

有关主要内容:一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否则依法处罚;二是办理工商登记执照后,还要在规定期限内,向同级商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否则依法处罚;三是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经营者,在取得工商执照后规定期限内,向县级公安机关备案,否则依法处罚;四是企业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时,要对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进行登记。对单位和个人出售的物品,要查验登记有关证明和证件,否则依法处罚;五是经营中发现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否则依法处罚;六是经营中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污染防治标准、技术政策和技术规范;七是商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发改、公安、工商、环保、建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各负其责;八是跨行政区域转移再生资源进行储存、处置的,按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3条规定,报告移出地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并经接受地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九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履行反映企业诉求,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自律规范,经授权或委托进行行业统计和调查以及发布行业信息,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回收标准等职责。

(二)《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该法规于2001613日经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由国务院第307号令公布,自2001616日起实施,共31条。

有关主要内容,一是规定国家对报废汽车回收业实行特种行业管理,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实行资格认定制度。不具备认定资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活动;二是设立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应在注册资本、场地面积、拆解设备和消防设施、年拆解能力、正式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无违法记录、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等七个方面,具备规定条件;三是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要先取得《资格认定书》后,再向公安部门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然后持两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领取到营业执照后才能从事报废汽车回收业务;四是报废汽车回收企业不得拆解、改装、拼装、倒卖有犯罪嫌疑的汽车及其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和其他零配件;五是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合法拆解的“五大总成”,应当作为废旧金属交售给金属冶炼企业作为冶炼原料。拆解的其他零配件能够继续使用的,出售时必须标明“报废汽车回用件”。企业与个人违反本法规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没收、罚款、吊销证件等行政和法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该办法已制定实施13年,其中的一些条文已不符合现实要求。为此,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起草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对其中的一些与实际不符的内容,做了适度修改,经国务院法制办在网上公示了两次。目前,还需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才能公布实施。

(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该法规于2008820日经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由国务院第551号令公布,自201111日起实施,共分535条。

有关主要内容,一是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其资格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审批;二是国家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三是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四是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五是禁止未取得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六是申请处理资格,必须在设施、处置方案、有关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等四个方面具备规定条件。违反有关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和法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该法规于2012521日,由财政部、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综字【201234号),自201271日起执行,共分639条。

有关主要内容,一是该基金是国家为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基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二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收货人或其代理人,按规定履行基金缴纳义务,基金分别按产品数量定额征收。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生产者应缴纳的基金,海关负责征收进口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应缴纳的基金;三是未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减免基金,不得改变基金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三是基金使用范围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补贴、回收处理和生产销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及相关信息采集发布支出、基金征收管理经费支出、经财政部批准与回收处理相关的其他支出;四是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51号令)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环保部第13号令)的规定,取得处理资格的企业,对列入《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可以申请基金补贴。给予基金补贴的处理企业名单,由财政部、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向社会公示;五是对处理企业按实际完成拆解处理的整机(不包括零部件或散件)数量给予定额补贴。标准为:电视机85/台、电冰箱80/台、洗衣机35/台、房间空调器35/台、微型计算机85/台。回收处理成本发生变化,有关部门在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补贴标准;六是企业必须按规定内容和时间,向省级环保部门上报报表和规定材料,经汇总后报环保部核实每个企业拆解处理的种类、数量,提交财政部审定后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拨付补贴基金;七是处理企业按规定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回收拆解全过程。申请基金补贴的相关资料及记录拆解处理情况的原始凭证要妥善保管备查,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企业要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有关行业协会协助环保和财政部门做好相关审核工作;八是对违反本办法第35条列举的情形之一,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第281号令)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

该法规于1994125日,由公安部第16号令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共17条。

有关主要内容,一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生产性废旧金属由有权的企业收购。其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只能收购非生产性废旧金属,不能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二是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应先向公安部门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再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两证齐全后方准开业。其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先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向公安机关备案,手续完备后方准开业;三是在铁路、矿区、油田、机场、港口、施工工地、军事禁区和金属冶炼加工企业附近,不得设点收购废旧金属;四是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时,企业要查验登记单位证明、经办人证件和物品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五是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得收购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容器,铁路、油田、供电、电信通讯、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公共设施等专用器材,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六是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现有出售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对这些物品扣留并开收据。查明不是的及时退还,是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七是公安机关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协助公安人员查处违法犯罪分子,不得知情不报或者隐瞒包庇。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等行政和法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该法规于200976日经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以省政府第215号令发布,自200991日起实施,共540条。

有关主要内容,一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应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后30日内,向同级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回收生产性、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取得营业执照15日内,向县级公安机关备案;二是企业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应与出售单位签订收购合同。回收时,应查验登记出售单位证明、经办人证件和物品名称、数量、规格、回收期次、结算方式等,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三是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不得回收井盖、井箅等城市公共设施,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石油、电力、通信、矿山、、水利、测量、消防等专用器材,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容器,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和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法律、法规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四是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及时受理举报,依法扣押违法物品并开列清单。查明不是的应依法退还;五是建立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认定制度,对符合五项规定条件的企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再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获取资格的利用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依法给予罚款、吊销证书等行政和法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除上述再生资源专项法规外,国家和我省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这些法律中的有些条文,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直接关系。

四、再生资源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管理职权分散,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

2、行业法制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差

3、行业与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陈旧

4、先进实用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应用水平低

5、企业税负过重难以生存

6、再生资源队伍综合素质不适应现实要求

7、市场秩序混乱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完善顺畅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2、建立科学的统计评价制度

3、加快建立、实施综合配套的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4、制定、实施综合配套的优惠扶持政策

5、整合网络资源、构建现代化回收利用体系

6注重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7、广泛开展经济技术交流活动和产学研结合

8、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9、规范市场秩序

10、强化宣传提高支持率

五、今后一段时期再生资源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国务院国发【20135号文件对再生资源工作的有关要求

今年123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知》全面总结了“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框架下,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各部分有关内容如下:

1、指导思想部分

提出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2、基本原则部分

提出强化理念、减量优先,完善机制、创新驱动,改造存量、优化增量,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效利用、安全循环等6项原则。着重强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环不经济”。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3、主要目标部分

提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由2010年的1.49亿吨,提高到2015年的2.14亿吨,提高43.6%。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由2010年的65%,提高到2015年的70%。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6.7%,提高到2015年的30%

4、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部分

提出钢铁工业建立废钢回收体系,支持钢铁企业建设废钢加工配送基地,废钢回收利用量达到1.3亿吨。

有色金属工业推进再生铜、再生铝等再生金属高值利用,提高在有色金属产量中的比重。支持从废铅酸蓄电池中提取废酸和铅等,从废镀锌钢板提取锌,从感光材料提取银,从废催化剂提取铂族元素和稀土材料等,从废弃电子产品中提取贵金属。支持利用境外可用作原料的废有色金属资源。

建材工业推动利废建材规模化发展,推动废玻璃、废玻纤、废陶瓷、废复合材料、废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并生产建材产品。培育利废建材行业龙头企业;造纸工业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鼓励利用林业速生材、间发材、小径材、林竹“三剩物”及农作物秸秆等制浆。提高废纸回收率,积极推动新闻纸全部使用再生纸。

纺织工业推动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规范化发展。以废旧职业装再生利用为突破口,完善社会化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选择经济合理的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路线,推动废旧纺织品分类和安全环保加工处理,鼓励利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建筑保温材料等产品。

5、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部分

提出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

种植业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方式。推动农田残膜、灌溉器材回收利用。

畜牧业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利用畜禽粪便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集中供气沼气工程。推广堆肥处理、工厂化生产有机肥、好氧发酵农田直接施用技术,促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鼓励畜禽加工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

工农业复合方面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能产业、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高效有机肥产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循环链接。

6、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部分

提出通信服务业鼓励回收废旧通信产品。推动通信运营商回收基站中的废旧铅酸电池,到2015年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依托通信运营商服务网点,探索采用押金制等方式建立废手机、电池、充电器等通信产品的回收体系,提高回收率。

零售批发业推进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零售批发企业对废弃包装物、废弃食品、垃圾等分类回收。鼓励批发零售企业采用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旧商品。

7、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部分

提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改造回收站点,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专业分拣中心,逐步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废旧商品回收分拣集聚区。加强重点再生资源回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做好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传统再生资源回收,提高回收率。创新回收方式,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包装物、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推动废铅酸电池、废镍镉电池、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弃农药包装物等有害废物的回收。到2015年,构建起先进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

推动废旧机电产品、电线电缆、通信设备、汽车、家电、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玻璃等再生资源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主要再生资源利用总量达到2.66亿吨,产值达到1.2万亿元,就业人员1800万人;抓好重点产品再制造,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重点推进机动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冶金轧辊、复印机、计算机服务器以及墨盒、硒鼓等的再制造,探索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再制造,继续推进废旧轮胎翻新。到2015年,实现年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20万台套,再制造业年产值达500亿元左右。

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动建立规范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定点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建立家庭厨余垃圾收运体系。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鼓励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沼气、生物柴油、工业油脂、有机肥等。强化餐厨废弃物管理,推动对城市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实行许可或备案制。加大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监管,严厉打击用“地沟油”等餐厨废弃物生产食用油等违法行为。到2015年,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3万吨/日。

8、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部分,提出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其中,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工程中,建设80个左右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化、重点品种回收率高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城市,规范建设100个废旧商品回收分拣集聚区,培育100个组织规模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商贸流通企业参与回收体系,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和流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

“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中,建设50个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集中拆解处理、集中治理污染、合理延伸产业链,促进“城市矿产”资源高值化利用和聚集化发展,切实解决再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利用水平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中,建设5-10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再制造业聚集发展。选择30家左右具有一定基础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开展示范,重点支持建立发动机、变速箱等旧件回收、再制造加工、监测和质量控制体系。选择一批企业开展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试点。培育20家左右再制造专业化服务机构。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试点工程中,选择100个城市开展试点,支持回收利用体系和能力建设,实现餐厨废弃物安全、高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9、保障措施部分

提出完善经济政策、健全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和加强组织领导等项措施。其中,完善经济政策中,提出对投资政策,各级政府要将循环经济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循环经济。

财政政策中,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及能力建设。创新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扩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落实并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补贴政策等

税收政策中,继续落实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研究制定并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

金融政策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和“十百千”示范工程给予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完善担保方式。支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探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支持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申请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鼓励设立循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研究设立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投融资政策和实施方案。

总之,国务院的这个文件是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内容全面、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的重要文件,是指导循环经济框架下再生资源工作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请大家认真学习研究国发【20135号文件基本内容,从中了解和掌握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导向以及具体的工作要求,及时调整自身的观念思路和工作方针,创新发展方式,努力打造项目平台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力争在新形势下推动再生资源事业有较大进步。

(二)商务部办公厅商办流通函【2013141号对再生资源工作的有关要求

今年315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2013年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继续开展城市试点、积极培育回收龙头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强化统计标准工作,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成效,围绕“五进”工程、加大宣传力度等五项工作内容。

1、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

提出各地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抓紧建立由商务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废旧商品回收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重点从争取财税政策、开展重点品种回收模式试点、组织开展宣传等方面,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2、继续开展城市试点、积极培育回收龙头企业

提出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完成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推动建设一批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高的的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各地要继续加强回收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探索重点品种回收模式创新。同时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废旧商品回收分拣区。

3、制定发展规划、强化统计标准工作

提出商务部起草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将于2013年上半年发布实施。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和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当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以重点联系企业为依托,形成分品种、分地区的统计报表,建立覆盖多品种、多环节、全口径的统计体系,定期发布行业信息,指导行业发展。同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制定和宣传贯彻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重点品种的关键行业标准,带动回收体系标准化建设。

4、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提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管理,于201341日前通过再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报送项目情况,并建立项目管理档案。对已建成项目,要切实加强绩效评价,做好项目跟踪问效。

对在建项目,要加大督导力度,督促项目建设进展,认真组织项目评审及验收,确保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

5、围绕“五进”工程、加大宣传力度

提出各地商务部门应继续以绿色回收进社区、进高校、进机关、进商场、进园区为主题,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宣传活动。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五进”示范工程,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再生资源回收,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社区各界进一步把绿色回收理念转化为全民实际行动。

以上,与大家交流了再生资源工作几个方面的有关情况,还有若干情况限于时间不能多讲,留待有机会进一步交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省再生资源协会愿意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经营理念、技术、设备、管理、培训、业务信息和项目策划等方面,为各地企业、供销社和商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需要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上所讲不当之处,请在座的领导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本讲话有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德林工贸 | 驰易科技 |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上证期货 | 中国废品网 | 山东节能网 |
版权信息:山东再生资源网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12楼1223室
邮编:250014 电子邮件:zsxh2008@163.com 鲁ICP备10019935号-1 技术支持:山东政通科技